我院王红胜课题组研究成果获第十六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2021年中国药学大会,于9月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大会颁发了第十六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我院王红胜以第一完成人申报的科技成果“基于非经典雌激素信号的三阴性乳腺癌靶点发现及靶向治疗”喜获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主要完成人为:王红胜、杜军、陈卓佳、葛李晨、吴映敏,主要完成单位为: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获奖成果简介:
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全部乳腺癌人群的15 ~ 20%,由于无法实行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从而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手段。针对TNB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治疗靶点探讨其靶向治疗效果,并揭示其风险因素,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该课题组近年来围绕药物靶点发现及确证领域,旨在解决TNBC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及干预靶点的现状。该项目在多项国家级课题资助下,实现了理论和技术双重创新,主要包括如下:1) 确证膜蛋白雌激素偶联受体GPER是TNBC治疗靶点,并提出靶向治疗策略:通过系列研究证实GPER可促进TNBC细胞体内外恶性行为,确证其靶向干预可抑制TNBC体内外进展,提出G-1可作为TNBC的潜在靶向治疗药物;2)确证雌激素相关受体ERR是TNBC重要潜在靶点:证实ERRα是潜在治疗靶点,同时发现ERRγ可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发生,对化疗有重要影响;3)揭示类雌激素是TNBC重要促癌因素:发现典型类雌激素双酚A(BPA)等是TNBC重要潜在风险因素。以上成果证实GPER及ERR是TNBC重要治疗靶点,提出G-1是重要候选药物,并揭示类雌激素是TNBC重要致病因素,对于TNBC靶向治疗及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5篇,累计被引用590次,他引为505次,单篇最高引用为91次。相关工作被Nature Review Cancer、Cancer Cell等权威期刊做重点介绍并多次引用,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及4项国家自然基金,并获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奖青年奖(2019)、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2016)等多个重要奖项。团队成员获中国药学会青年医院药学奖等荣誉。项目执行期间,带动和培养年轻学科带头人2名,培养研究生5名,其中2人获国家奖学金。项目的实施对TNBC靶向治疗研究团队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药学会成立于1907年,是我国近代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目前已拥有37个专业委员会,主办25种学术期刊,是党和政府联系药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药学科学技术和我国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及为公共健康服务的重要力量。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药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促进药学人才的成长,奖励为发展药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药学人员和优秀药学科技成果,资助对药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中国药学会于2005年设立科学技术奖,设一、二、三等奖,每年评审一次,以最大限度激励我国广大药学科技工作者多研发出医药科技成果,为我国医药自主创新和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贡献。